第2483章 李牧攻冀,仁贵伐青

二十万天子御林军,再加上十万雍州军团,这三十万兵马,当然不可能全部都开到冀州去。

但是,二十万天子御林军,调动个十二万,雍州军团,再调动个一半,还是绰绰有余的,丝毫不影响司雍两地的稳定。

再加上廉颇的河北军团,二十多万的兵马加起来,足够将冀州扫荡了。

现如今的冀州,可不比之前了。

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动荡,可谓是实力大减。

在袁绍时期,冀州作为天下最富的几州之一,凭借着冀州在手,凭借着手中的硬实力,就算是北边的秦始皇雄才大略,袁绍也丝毫不惧,可以硬刚他。

甚至凭借着冀州,袁绍向来都是充当着反晋联盟的主力作战人员的。在这方面,在天下各方诸侯之中,袁绍一度可以说是独一份的。

历次大战之中,袁绍的身影都没有缺少过,顶多也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罢了。而除了袁绍之外,天下之中,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这一份了。

在袁绍的最巅峰时期,甚至可以武装起三十万人马。

当然,袁绍也并没有真的征召这么多的兵马,否则的话,就太过穷兵触武了一些,对于冀州的发展,没有什么好处。

但是,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,他的手底下,也有着将近二十五万的兵马的。

但现在不一样了,经过了三年的疫情,然后经过了袁氏的内乱,再加上如今的袁家老二投晋,现在的冀州,顶多也就是个十万兵马左右罢了。

相比起袁绍在的时候,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
这还只是兵力上的差距,不包括后方国力带来的各方面的差距。

如中原大战,赵匡胤手握四十多万兵马,但就是因为国力的因素,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中原战场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
对于一场战争而言,国力的因素还有超过兵力的因素。或者更为准确的说,兵力只是国力的体现之一。

故而,李牧手握二十多万雄兵,在各方面占尽优势的情况之下,平面冀州,从理论上来讲,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。

往常的李牧,相对帝国的其他重将,确实是欠缺了几分运气。

而这一次,由他作为帝国平灭冀州的主将,显然,这是李翔特意给他这个晋室宗亲的机会了。

晋室宗亲之中的领兵重将,李靖早就已经一枝独秀,而以他的地位之高,再想要领兵的话,也基本不太可能了。

毕竟,在大晋之中,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军。如果再有的选择的情况之下,当然不可能让其中一人独揽军中威望。

而抛除了李靖之后,接下来就是李牧和李存嗣这两个了。

李牧和李存勖,在众多宗亲之中,绝对算是战功显赫的代表了。只不过,这两个,缺少那一种决定性的功劳,缺少那种有着突出意义的功劳。

至于之后的李嗣源、李克用等人,如李克用,如今已经可以说是垂垂老矣,不适合在奔波。如李嗣源等人,相比李牧和李存勖,在战争这方面要差了一点。

而这一次,就是李牧的机会。

如果在这种飞龙骑脸的情况之下,李牧都能搞砸了的话,那么,李翔就算不至于要了他的脑袋,他也该提前退休了。

同理,大晋不缺少人才,在大晋宗室之中,同样不缺少人才,没有非某个人不可的道理。对于李翔,能让他给一次机会的人都不多,如果把握不住的话,自然不缺少人来顶他。

至于兖青战场,薛仁贵主力军团,那就更加是人多势众了。

毕竟,现如今的北方三家,青汉可以说是三家之中实力最强的了。

如今的青汉,不仅手握一整个青州,还有小半个兖州,是三家之中,地盘和人口之中,当之无愧的第一。

至于幽州,当年,面对李唐和满清的两家攻伐,幽州东部四郡国,这个时候已经落入了李唐的手中。

虽然说幽州精华,现在还掌握在秦政的手中,但是,失去了四郡之力,对于幽秦的打击不可谓不小。

甚至,如果不是因为当年的疫情,这个时候的幽州已经全面灭亡。

故而,现在的北方这三家,不管是从国力,军力,又或者是正统性上,青汉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了。

但是,薛仁贵的北伐军团更加是实力雄厚。

薛仁贵的北伐主力,可以说是将整个中原兵马全部都压上去了。

中原兵力,排在所谓的当然是郭子仪的十万中原大营的兵马,此后,兖豫两州之地,依旧设有大都督,而且处于和北方交锋的前线,因此依旧还是旧制,大都督其下统辖十万兵马。

至于徐州,由于已经裁下了大都督,算徐州和青州接壤,但是,郭子仪的中原大营也就在附近。

因此,徐州的武卫将军王贲,其中只有四万的守备军团。

换而言之,整个中原,全部加起来,足足有高达三十四万的兵马。

当年晋军刚刚打下中原的时候,就是已经遭受了数年战争蹂躏的中原,那个时候中原的状况可想而知。

而在这之后,接踵而来的就是三年疫情,中原的疫情虽然没有北方那么严重,可是,经过了这三年疫情之后,终于衰竭到了何种程度,又可想而知!

如今,经过五年的恢复,就已经到达了这种程度,可以说,王猛、吴起他们,这些年可谓是毫不轻松。

而这五年的经济恢复发展,十个政策里面,至少有一半,都是因为中原而发出的。

三十四万兵马,就算是同样不可能全部都用于北伐,但是,薛仁贵也至少可以调动二十五万以上甚至是将近三十万的兵马参战。

除此之外,还包括韩世忠的黄河水师和戚继光的长江水师,除去戚继光,长江之上必要的留守巡查部队之外,水师部队也可以调动个将近十万的兵马。

故而,大晋投入到北方战场的兵马,各路兵马如果汇总起来的话,其数量足以至少高达五十五万,达到六十万也有一定的可能。

而这五十五万雄兵,就是李翔荡平北方的底气。